媒體報導


台灣儲能系統產業推動聯盟籌備會議

產學研攜手開拓商機 儲能聯盟創造多贏


全球儲能服務逐漸展現商機,預估2020 年世界定置型儲能系統產值將達350 億美元。有鑒於此,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發起「台灣儲能系統產業推動聯盟」,期打造產、學、研儲能產業平台,協助國內儲能廠商拓展全球商機。

文‧ 攝影/陳婉箐資料來源:電電時代月刊 121 期



儲能聯盟於2017 年12 月4 日召開籌備會議,由電電公會能源委員會主任委員胡惠森主持,會中推舉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萬其超出任總召集人,台電綜合研究所所長洪紹平、台達電總經理張育銘擔任副總召集人;聯盟下設 技術交流組、產業推動組及政策研究組,召集人分別為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劉如熹、億鴻科技董事長張家豪、台灣經濟研究院新能源及環境科技推廣小組組長林若蓁。聯盟初步已有10 位顧問、20 家企業,將擇日舉辦成立大會,廣邀產業加入,共同開發國內外儲能市場。

建立與世界接軌的平台

儲能對電力系統是嶄新觀念,有很多發展空間與市場規模。

胡惠森表示,台灣今年僅20%天數供電充裕,30%以上天數處於限電警戒,透過儲能技術,可提高電力備用能量,這也是各國綠能政策的重要趨勢。台灣儲能產業已有多年的零組件製造及系統整合能力,具備完整供應鏈,但新興產業需要政府支持及整合業界能量,這次在電電公會能源委員會的架構下成立聯盟,促進產學研密切合作,建立與世界接軌的平台。

應邀擔任聯盟最高指導顧問的前經濟部部長施顏祥指出,儲能聯盟將是台灣綠能發展史的重要里程碑。最近Tesla 在澳洲南部設置全球最大單一蓄電站,可供電2 至3 萬家庭用戶,代表儲能服務的時機已成熟,台灣業界應把握機會,結合學研界積極發展。由電電公會帶頭,具有很大的推進動能,盼更多企業參與,共同加速推動台灣儲能產業發展。

聯盟執行秘書劉家銘博士說明,聯盟主要工作為協助政府訂定儲能系統發展政策,加速產業環境形成,並積極建立國際相關組織協調與聯繫窗口,加強合作,同時促進會員經驗與技術交流,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會員除可獲得最新資訊,還可與其他策略聯盟廠商合作或合資投入新產品研發與生產,另透過共同行銷方式,與全球相關企業對接,拓展市場商機。

再生能源的「好搭檔」

聯盟籌備會議並邀請工研院綠能所楊昌中博士及台經院林若蓁博士演講,楊昌中介紹國際儲能技術發展與相關應用時說,儲能技術是再生能源的「好搭檔」,在各國有不同應用。例如,美國加州要求電力公司採購儲能系統,另補助民眾 使用儲能設備,使得加州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儲能自由化市場。

「成本」是推動儲能電池的最大關鍵。無論使用何種方式製造電池,都須考量到循環經濟,儲能才能永續發展。

而日本福島核災後停止核電,從2012 年開始推動家庭儲能補助,鼓勵民眾把晚上的電存起來供白天使用,減輕火力發電廠在尖峰時間的負擔。德國則自2012 年起太陽光電與市電同價,提升民眾使用太陽光電的意願,至今已逾5 萬戶裝置儲能設備。從技術面來看,儲能電池蓬勃發展最大關鍵在於「成本」。目前主要使用鋰電池,預期到2030 年,1 度電造價可低於73 美元,將帶來電力系統革命。但鋰在地殼蘊藏量僅占0.002%,如果能用便宜、含量較豐的金屬來製造電池,較不易面臨資源匱乏。

日本已有廠商開發鈉硫電池、釩液流電池,工研院則研發出鋁電池,受到國際重視,不過商業化還有段距離。還有一種方式是利用氫氣儲能,但缺點是水電解產氫,到燃料電池產電的能源轉換效率僅30%至40%,意味成本相對較高。 楊昌中強調,儲能對電力系統是嶄新觀念,也代表著新的機會,有很多發展空間,但不管使用任何金屬或其他方式製造電池,都要考慮到循環經濟,儲能才能永續發展。

台灣儲能產業潛在市場

林若蓁接續解析儲能產業趨勢,綜合國際知名市場分析機構看法,一致看好未來儲能市場規模,主要方向會在電網調節、再生能源補償及電網上的應用。其中,國際可再生能源署「Rethinking Energy 2017」報告預測,2020 年儲能對電力系統是嶄新觀念,有很多發展空間與市場規模。全球電池儲能市值將躍升至140 億美元,最大市場在北美洲、歐洲和亞太地區。

由於儲能技術日新月異,IHS 預測至2022年,所有化學能電池中,液流電池的價格將最低。目前美國水電公司以鋅溴液流電池,進行再生能源補償驗證計畫;日本北海道南早來變電所則導入全釩液流電池,進行再生能源併網。大陸張北縣風光儲輸示範工程,運用全釩液流電池的儲能系統,搭配風力發電機與太陽能發電,解決能源大規模併網的技術難題,已安全運行兩年。

回頭看台灣儲能產業發展利基,因應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且再生能源有不穩定性與間歇發電特性,需要儲能設備來穩定電壓。林若蓁表示,台灣儲電系統有四大潛在市場,分別為「小型儲電系統(10kW 級以下)」應用於家居型市場;「100kW 至500kW 級系統」應用於資料中心、辦公大樓、醫院及社區等商業應用市場;「MW 級儲電系統」應用於工廠、科學園區及區域發電廠等工業應用市場;「儲電系統結合再生能源」則有機會在日照或風力充足的離島及偏遠地區,作為電力來源。


回最新消息